凝練媒商:讓新媒體助力醫院品牌建設發表時間:2018-12-26 14:50 聽說最好的醫院宣傳在南方,想去南方學習就成了我們的夙愿。 恰逢“醫院品牌建設與精細化管理研討會暨《健康報》2018年第二期衛生系統宣傳業務培訓班”,激起了我們心里的漣漪,傳說中高端三甲醫院的宣傳是什么樣的?同時,我們曾不止一次的想,醫院為什么要重視宣傳?如何才能做好宣傳?宣傳工作除了宣傳,意義何在…… 帶著心中一連串的問題,我們來到了南京,來到了全國知名醫院宣傳精英匯聚的會場,仔細聆聽老師的講解,一步一步的找出我們想要的答案。 醫院品牌建設的思考 答案一 醫學是一門古老的學識淵博的仁慈的職業,也就是說,醫學是一門技術,一門科學,一門仁學,一門人學,一門產業。 在醫院或多或少存在著這些矛盾:優質資源需求大VS供給不足,醫療費用增長VS支付能力有限,醫院市場化支出VS公益性收入,公益性任務支出VS補償不到位,醫務人員高負荷勞動VS較低的收入,對政策環境高度依賴VS不理想的職業環境,面臨著這些矛盾帶來的巨大挑戰,我們需要找到突破口,為醫院的品牌建設進行精準的定位。 我們在認真的拍資料,記錄筆記 這是一個顛破傳統醫療的數據時代,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展,把數字歸為數據、證據、依據,是要有不斷創新的思路與方法。運用好信息化管理,才能真正滿足人民看病的日益需求。 醫院之所以要運用自媒體做好品牌建設,是因為不僅僅營銷費用(廣告費)的成本是最低的,而且客流量很大,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。 醫院靠的是技術,靠的是醫療,但是醫療同樣需要信任,而信任是通過服務實現的。醫療和服務的融合,也就誕生了宣傳,但是宣傳的重點始終是方案領先,運營卓越,醫患親密。宣傳要有大智慧大格局,小地方也能出大新聞,繼而擴散至全世界。 酒香也怕巷子深 答案二 當醫生都在運用自媒體以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宣傳自己,而有的醫生還局限于只是埋頭看病的時候,在工作戰略上就已經OUT了。 詢問講師醫院相關輿情應對方法,講師認真地講解 在自媒體不斷更新不斷變幻的今天,它的傳播力影響力是任何一個時代都無可比擬的。所以,見多識廣身經百戰的講師們,不斷的提醒我們,醫院宣傳工作必須做起來,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。要把醫院品牌、科室品牌、名醫名護、新技術新項目、新政策的執行等等做好、做實。不僅要反應迅速,占據醫療市場的一席之地,還要讓新媒體助力醫院品牌建設,而新媒體的凝聚力來自于醫院重視,有效組織和全院職工的齊心協力。 熱愛、黑貓警長、壞掉的手機 答案三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技巧,醫院宣傳工作也不例外。在自媒體時代,好的文學功底是干好宣傳的基礎,但是在這個頻繁更新的自媒體時代,又不僅僅拘泥于文學功底。 當講師展示網紅音樂視頻,我們看見有濟源市二人民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邱曉慧的圖片的時候,兩個人的手不由自主地緊緊握在了一起 創新,不斷的創新,才是走向行業尖端的立足之本。在創新的過程中,文藝范兒是不可缺少的宣傳元素。 習主席說,文藝是時代的號角,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,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。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在思想上、藝術上能取得成功,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。 文藝范兒的方向不僅僅是文字,還包括了圖片、動圖、視頻、動畫、影視劇…… 熱愛。不言而喻,日積月累的碼字,精益求精的拍圖是每個宣傳員的日常工作,這樣不斷打磨出來的新聞才會更有質感,但是日復一日不厭其煩的去做同樣的一件事,還要做的一次比一次成功,就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,更要有對宣傳工作發自肺腑的熱愛。 黑貓警長。醫院永遠不缺新聞,缺的是發現新聞的眼睛和轉化傳播的智慧。簡單的講,做好新聞策劃,找到新聞素材,及時聯系采訪,挖掘新聞亮點,做好稿件審核,這一系列的常規工作,看似通俗,但是無論哪一個環節都需要保持黑貓警長的敏銳性,多動嘴,多動腿,多動腦,要了解新媒體讀者的發展趨勢:從閱讀到多元化享受,從年輕化到老少咸宜,從廣泛到個性化傳播。 壞掉的手機。在日常工作中,努力找到有用有趣有溫度的素材,結合政治導向、電影熱映、音樂熱搜、網絡流行等形式進行制作,找到志同道合愛好唱歌、畫漫畫以及善于跳舞的醫院職工,興趣使然齊心協力的創造出新潮的宣傳作品。之所以提到壞掉的手機,是因為作為宣傳人員,要清楚手機不僅是媒介的傳播工具,還是拍好視頻、查找音樂、運用好各種APP軟件必備的制作工具,說到這里,講師笑了,作為一名宣傳人員,誰沒有用壞過幾部手機呢? 做好一個自媒體平臺,除了宣傳,還能干什么 答案四 在全媒體時代,個人或者機構與媒體溝通的基本素質,是德行、智商、情商的綜合呈現,也就是說,能彰顯個人或者機構對于信息的接受、采集、加工和發布的能力,于是,媒商一詞就應運而生。 參觀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的時候,與該院的宣傳員相互加了微信,方便以后交流。 面對突如其來的輿情,不輕易間會點燃全國,甚至給醫院帶來致命性的傷害,而沉默是大眾最不能接受的態度。況且,媒商時代,永遠不要說謊,不要刪帖,不要掩蓋,我們要發聲,要有理有據,要專業加情感,但是,我們還要清楚,對方有框架,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傳播工具,這就要依托于我們辛苦運營的自媒體平臺。要掌握自己的渠道,要有一個信賴的媒體把自己的真實事件完整的推銷出去,再使出渾身解數,多渠道去溝通,根據媒介環境的變化,來不停地轉換自己的思路。 做好一個自媒體平臺,就代表一個機構的權威。權威建立起來,信任就自然而生,于是就有患者在官方微信后臺傾吐心聲,不經易間,官方微信成為了患者諫言獻策的新渠道。至此,醫患黏性、互動性增強了,群眾參與度、醫療滿意度提高了。 14節課程,精彩紛呈應接不暇,我們吸收了百家所長,牢記跟以前對比,跟別人對比,跟上級要求對比,有對比才有好新聞,有對比才有好稿子,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找準定位,再把所學知識全力釋放。 與《健康報》社編委、融媒體新聞中心主編陳會揚老師合影 學習結束后,《健康報》社編委、融媒體新聞中心主編陳會揚的結束語縈繞在我們腦間,戰略不是研究我們未來做什么,而是研究我們做什么才有未來。宣傳亦是如此,專注當下,贏在未來,你若盛放,蝴蝶自來。 供稿 | 陳 晨 孔雪麗 編輯 | 盧 佩 來源:搜狐新聞 濟源二院 |